台湾水产部 1. 投资概况
(1)工厂工作以在2010年全国概况下的市场调研活动为主要形式,分为两个层级:一类是家庭式养殖,一类是工厂化养,这两类各有优点,在养殖生产中也各有缺点,但它们各自具有发展方向,最重要的是保持既定的利润水平,做到品种、结构的多元化、丰富多样化。
(2)多渠道调查,力争及时调整投苗规模和结构,从而为工厂化养蟹提供良好的硬件,加强团队建设提供源于市场的生物多样性和竞争能力。
2. 结构调整
(1)设床阶段
从当前育苗、池塘养殖和整个蟹类养殖等各个阶段进行考虑,在草、虫、种苗、网箱养殖蟹种的结构调整方面应有侧重,把草、虫、种苗的结构调节合理,有的放矢地保证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,有的放矢,为市场提供优质苗种。
(2)草、虫阶段
这个阶段是饲料投喂管理和卫生管理最关键的时期,应科学搭配精料和药饵,保证草、虫和饵料的相对密度,有计划地推进养殖中的清池、施肥、“投饵”、调整水质等管理工作,使蟹种发育良好,顺利越冬。
(3)蚤阶段
在草、虫阶段,应视蟹种的情况在精料和药饵中添加适量的有益菌,利用水体作为有益菌的生长繁殖,为蟹种的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,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,使池塘常规药物的使用量逐渐减少。
三、放养技术
(1)适时投喂
养殖河蟹,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,合理调整河蟹的投喂时间和饵料的配比,一般每年应控制在每天晚上8点和第二天早上6点,投喂量以当天早晨吃完为准,饵料系数应控制在池塘总饲料量的1/4左右,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量的2%~3%,以促进河蟹生长,减少脱壳。
(2)合理分群
养殖河蟹,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,除了确保养殖对象有充足的饵料以外,还应根据河蟹的规格分群,一般成蟹为7~8只/平方米,幼蟹为10~15只/平方米,在确定放养密度的同时,还要对幼蟹进行分养,保证蟹种规格一致,以提高蟹种质量和管理水平。
(3)及时捕捉
一般来说,适时捕捉河蟹,是提高成活率、增加产量的重要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