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菌栽培技术在日光温室内建基料培育过程,基本上都是通过高温、低温型的立体恒温培养,采取有长度为10~15厘米、宽度为2~3厘米、深度为0.8厘米的箱体材料进行,箱体中长度适中的粪肥为基料提供营养,另外还要注意发酵和制曲时所需温度应控制在60°C~70°C。
食用菌栽培技术操作总结
1、原料配比
用材配比是在菌种发酵箱内将有机肥料、微肥、磷肥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而成。然后过筛1~2次。作为栽培基质,填充的粪肥要占总量的4%~5%,其余如人畜粪便、棉籽壳、麦皮、玉米皮、锯木屑、石膏粉等,再拌入食用菌废料或糖水、砂粒等材料。这里要注意肥料一定要事先腐熟。
2、料料入畦
把拌好的菌种料置于料中,料厚1~2厘米,压实,然后把畦面的粪水与辅料一起浇洒至畦面,然后盖上薄膜,在畦上加压一脚,以便将菌种压紧。
3、覆土管理
采用一层塑料薄膜覆土,盖完后用手踏实,立即浇水,每天早晚各浇一次。覆盖后,料的温度必须稳定在20°C以上,这样对菌丝体生长极为有利。
4、移栽管理
移栽时,在畦上按株距30~35厘米,行距45~55厘米栽种,每穴1~2株,覆土后盖好地膜。以后每天早晨揭膜通风,傍晚盖膜,连续几天后全部揭膜,一般揭膜10天左右菌丝就可发满畦面。
5、管理
1肥水管理。要适时适量的进行浇水,一定要浇透。前期要控制浇水,待菌丝封面时,如天气干旱,要小水轻浇。后期不旱不浇,注意不要积水,以免烂根。
2光照管理。要适时揭膜通风,但不宜过早,待幼苗出齐后,如遇阴雨天,要及时盖膜,膜上要压一小石块或麦秸,以防受潮。
3温度管理。出齐苗后,白天气温保持在18~25°C,夜间气温为3~5°C。当子实体菌盖形成时,要控制棚内温度,白天温度在22~25°C,夜间在15~16°C。
4湿度管理。棚内空气湿度不能高于70%,待子实体形成后,空气湿度保持在90%左右,这样有利增加子实体的茸毛数量和品质,菇盖形成时,以保持相对湿度在85%~95%为宜。